多抗制備時整個流程可采用同一種免疫部位,也可以多種部位聯合使用,但是初次免疫都建議在皮下進行。在制備單抗時,甚至還可以將脾臟取出進行體外免疫,脾臟免疫的優勢就是可以大大減小免疫劑量并縮短周期,而且還可以解決高同源性蛋白無法免疫成功的問題。但體外免疫不能形成完整的免疫應答反應,抗體無法成熟,所產生的抗體全部為IgM,不能產生其它類型的抗體。
免疫形式。抗原通常需要與佐劑混合充分后才進行免疫,也有改進不用佐劑的方法,比如可以將抗原跑SDS-PAGE膠,然后將膠進行磨碎充分即可進行免疫,這樣可以將抗原(蛋白質類抗原)純化,而且還可以延緩抗原的釋放。也有人將抗原從SDS-PAGE膠上轉移到NC膜上或者PVDF膜上然后將其磨碎進行免疫,還有人將抗原連接到瓊脂顆粒等固相載體上,這樣可以增加抗原的顆粒化程度,也可以增大抗原與機體免疫應答系統的接觸
免疫周期。免疫后,一般在10-15d左右抗體的產量會達到一個峰值,但是此時抗體親和力不夠,大部分都是IGM,因此需要進行加強免疫,加強免疫一般在初次免疫后三至四周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加強免疫間隔可以縮短至2-3周。這個時間不太能長也不能太短,太短起不到加強的效果,而且還容易引起免疫耐受,如果相隔太久,則前面的免疫將失去初步刺激的效果。如果是采用脾內免疫,則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縮短免疫周期。
多抗制備技術經歷了三代:
·一代抗體是傳統的抗體制備方法即利用抗原免疫動物后獲得抗體,稱為多克隆抗體(polyclonal antibody);
·二代抗體是通過雜交瘤技術制備出針對抗原中某一抗原決定簇的抗體稱為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McAb);
·三代抗體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制備而來,稱為基因工程抗體(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